值得关注的是,除了退出外,更多机构还在计划着转型一事,但疫情之下,大多机构转型进程被延缓。
跟王敏敏一样从事网贷行业,但已对网贷行业不再抱有希望的还有肖乔(化名)。不过,不同的是,他所在的公司在2019年就已经“去P2P化”,并转型成了一家以助贷为主的金融科技公司。肖乔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疫情期间线下消费行为减少,依托线下消费场景开展的信贷业务受到影响。
肖乔称,此次疫情对金融科技平台线上办公能力提出了挑战。为确保疫情期间工作顺畅、服务不断,他公司所在的IT运维团队、通讯研发团队的同事,加班加点上线远程办公工具。所幸,从1月3日起,该公司客服热线正式恢复运营,截至2月8日,累计接听用户电话超过6万通,接听率恢复至65%以上。
“迅速暴发的疫情是金融科技平台线上开展业务能力的一次检验。对我们公司来说,大数据、AI、云计算等技术早已赋能至集团业务全流程,从借款到还款所有流程,用户都可在线上进行操作,因此,纯线上的业务模式使得用户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谈起此次疫情下的表现,肖乔向记者滔滔不绝。
疫情之下,整个网贷行业都受到冲击,但危机中也暗藏转机。而能在危机中随机应变,且金融科技实力较强的平台,则可度过这段困难时期,迎来更好发展。
众所周知,针对网贷机构转型路径,有监管文件曾明确,将引导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有良好金融科技基础和一定股东实力的机构转型为小贷公司。对于极少数具有较强资本实力、满足监管要求的机构,可以申请改制为消费金融公司或其他持牌金融机构。
而此次疫情的暴发,给转型计划中的机构当头一棒。一方面因未全面复工,平台转型进度暂缓,此外也给贷后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正如车宁直言,“整顿收尾期遇到疫情,可以说网贷机构目前已处于负重爬坡的阶段。”
不过,他进一步指出,此次疫情对平台来说既是考验也是机遇,疫情之下,网贷行业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更加凸显,大众通过此次疫情,将会对互联网信贷有更高的认可和接受度,甚至会出现原来网贷机构无法获取的优质客户,因为资金缺口、经营困难等,从而将网贷机构作为资金获取渠道。不过这个机遇,只有现在经营状况比较好,且有较大股东支持的平台能抓住。
张叶霞同样称,行业确实会存在发展机遇,一是随着收入的下降,整体社会的借款需求有所增加;二是由于网贷行业的互联网属性,随着线下业务的受限,线上业务发展空间扩大,这一点对其后期转型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两条腿”走路
截至目前,网贷行业仍以风险出清为主基调,基于这一大背景,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仍在继续大幅度下行。根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为6612家,截至2019年12月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343家,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达6269家。
正如一资深行业人士看来,343家现存平台这一数量预计今后还会继续大幅降低。尽管此前曾推行监管试点,从目前情况来看,能进入试点的平台微乎其微,多数平台还是要转型或者清退。
“坦率说,目前全国在营机构所剩不多,后期将加剧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状,目前阶段存留下来的、运营更好的一些机构,资产分布比较均衡健康,经营状况较为稳健,且有较好的合作伙伴及股东资源,这一类机构未来发展可期,反之,则将加速退出市场。”车宁直言。
据北京商报记者多方了解到,除了多数机构退出,部分机构转型之外,仍有极少数机构仍在等待进入试点,试图通过“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准备转型工作,另一方面则配合监管试点。
“对于仍正常运营的平台,行业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具有优质资产端的平台竞争优势将更加突显,资产端质量相对较差的平台,受借款端还款能力下降的影响,可能会加速其退出。” 在张叶霞看来,值此期间,机构应重点关注资产端质量,做好风控工作,对于存量,应加强催收工作。
具体来说,现存网贷机构应加强风控,发力资产端市场,改善平台运营战略,提高线上获客能力;退出机构则应增强催收能力,尽最大能力保护出借人正当权益;若已转型成功的机构,则要加强线上业务开展能力。
车宁则建议,从目前情况来看,坚守网贷领域的机构,应坚守信息中介定位,在这一前提之下,再去增强应对风险、资产定价等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及提升技术、大数据等各方面实力。
而对于准备转型小贷机构的平台来说,因转型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一是在转型过程中不要被疫情及后续影响所打乱,更重要的是增强自身放贷能力,或者寻找优质资产,提升强化经营能力。对于正处在转型中的机构,则可以寻找优质合作伙伴,尤其是有保险或担保资质的股东,或是具有较强金融科技实力的合作伙伴,来增强自身实力。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刘四红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