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迈向新高地,澳门则迎来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动力。
过去两年,随着移动支付、外卖团购等新经济业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全面渗出,澳门的数字产业也发达发展起来,并在近两年逐步与本地接轨,成为澳门年轻人就业、创业的首选领域。
“2016年的时候就看到广州、珠海等本地游客来澳门都已经习惯性打开手机、用支付宝等扫码支付,我觉得澳门互联网的远景无限,相信澳门人进入数字化生存的时代也快了”,经营着两家外卖餐厅的澳门创业者郑伟向南都记者表现,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加速了这一刻的到来,目前澳门的移动支付、外卖等体验已经与本地接轨。
澳门外卖业态与本地接轨
6年前,90后的郑伟与大多数澳门年轻人一样,从澳门大学毕业以后首选去了娱乐场工作,因为收入稳定、可观。“当时身边大概九成的同学都抢着进娱乐场做营销、做人力资源”,郑伟称,但工作了2年之后,他很快产生转行的念头,“感觉自己在娱乐场里非常渺小,像是一个巨大的机器里的螺丝钉。”
2016年,郑伟不顾家人的反对,跳槽到澳门本土一家专门做手机APP点餐的互联网平台“澳觅”,月薪从2万(澳门元,下同)降到8千元。“当时看到广州、珠海等本地游客来澳门都已经习惯性打开手机、用支付宝等扫码支付,加上我大学期间就对互联网很感兴趣,所以看好澳门互联网的远景,相信澳门人很快会进入数字化生存的时代”,郑伟称。
彼时,刚刚创立不到一年的澳觅对于仍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2015年,我们成为美团和大众点评在澳门的唯一官方合作伙伴,起初的代理模式是帮点评做澳门一些游客餐厅的团购,有时会收一些推广费。当时本地游客买卖也挺红火的,所以对游客的推广效果很好”,澳觅联合创始人李胜向南都记者表现,“但在签约了越来越多的商户后,我们发现本地居民用不了美团点评,因为平台不能用澳门币支付,在本地电子支付大热的趋势下,澳门本地的电子支付丝毫没有发展,本地居民都还是拿着零钱包就餐、购物。”
但李胜坚信澳门终极会与本地的移动支付、团购等新经济业态接轨,于是决定把澳觅定位于面向本地居民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平台,“2016年底,外卖行业在本地崛起,我们也将运营的重心从团购投入到外卖。”
据介绍,2016年澳觅平台上的商户一部门只做堂食,另一小部门专做外卖。“外卖商户大多采用电话订餐,且自建配送车队。电话订餐在高峰期会特别忙,需要和客户确认每道菜的规格——大份还是小份,需不需要辣。下完单后,还需要人力把菜单给到厨房,服从低且容易造成订单流失。另外商户自建车队,需要对工人进行管理,成本高,运送服从难控制。所以当时外卖的起送价很高,必须点到100元才起送。消费者一样平常要凑到三四个人一起才会点外卖,这个场景就决定了外卖消费频次高不起来。”李胜称,澳觅推出外卖业务后,起首开始投钱组建车队做外卖专送服务,把餐厅的起送价从100降到40元。
商户运营服从提升、顾客消费门槛低落后,澳觅平台的店肆接入量和外卖订单量飞涨,迅速成长为澳门本地最大的外卖平台。
2019年,澳觅收录澳门餐饮、零售及美容美发等行业商家超过5000家,合作餐饮商家超过1600家。据李胜介绍,在疫情暴发前,澳觅平台的外卖月销售额约在3000万元左右,疫情后的月销售额增长到6000万元以上。
“之前外卖在澳门餐厅的业务额占比不到10%,现在已经能达到一半一半,很多餐厅疫情期间不开堂食外卖也能做到几十万,此外也出现了很多专营外卖的餐厅,澳门的外卖业态从包装、出餐速度、流程化储存等方面都开始跟本地接轨”,李胜向南都记者表现。
澳门外卖小哥为顾客送餐。
疫情“催熟”澳门移动支付
澳门外卖市场成熟的背后,更深远的变化在于电子支付基础设施的美满。澳门电子商务协会理事长梁耀汉曾表现,2018年澳门电子支付增长明显,堪称澳门电子支付的元年。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澳门人,阿文却认为,2020年疫情后才是电子支付在澳门真正落地的时刻。
此中一个紧张原因是澳门特区政府在疫情期间采取的经济应变及舒缓步伐——推出电子消费券,加快民生经济复苏。据阿文介绍,澳门市民要想利用电子消费券,需要开通至少一个电子支付工具。开通后居民在利用电子支付付款时,便可自动得到相应数额的电子优惠券,再次消费时可自动抵扣消费金额,透过“消费→领券→再消费有补贴”的方式来刺激内需。
澳门优惠券支持的电子支付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起初,市面上涌现的电子支付工具种类繁多,且互不兼容,成为商户和消费者共同的困扰。为管理这一难点,澳门特区政府于2020年2月8日推出聚合支付体系“聚易用(Simple Pay)”,兼容了包罗支付宝(澳门)、澳门中银手机银行、工行e支付、澳门钱包、丰支付等多种移动支付工具,
由此标志着澳门移动支付发展迈上新台阶,不仅扫除了线下商户的电子支付应用门槛,也让澳觅等互联网平台的利用门槛进一步低落。
“在疫情之前,澳门的电子支付成本相当高,比如我们收商户6个点,银行平均要收我们4点以上,所以前期我们基本上是在亏钱铺市场,疫情后各家都看到了电子支付的趋势,开始推广电子钱包,团体费用也慢慢降了下去”,李胜称,而政府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渠道发放的补贴大概消费券,则进一步加速了电子支付的普及,“疫情之前我们的用户群主要是20到30岁的小年轻,现在40到50岁,以及60岁以下的群体都有我们的用户。”
据介绍,为了劫掠市场份额,不同的支付软件都会推出各自的优惠,目前澳门市场主要的移动支付工具有中银、MPay、支付宝等,在澳觅平台上主要有支付宝、MPay以及中银手机银行、工行e支付。
来自澳门金融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澳门移动支付总买卖业务笔数为6549万笔,总买卖业务金额63.3亿元(澳门元,下同),分别是2019年的4倍及5倍、2018年的48倍及71倍。此中第四序度买卖业务笔数2464万笔,买卖业务金额23.3亿元,同比激增191%、259%。
澳门金融管理局2021年5月发布的《2021年第1季支付卡和移动支付统计》显示,本地移动支付工具于2021年首季的买卖业务笔数为3473万宗,按季上升40.9%;买卖业务总额达31亿,按季增长31.5%,每笔买卖业务的平均金额为 88.2元。截至2021年3月底,本地受理移动支付的机具及二维码立牌数量约7.7万个,按季增长9.1%
数字化普及丰富就业机会
随着澳门电子支付和数字消费习惯的成熟,不甘心按部就班的郑伟再一次决定离职,独立创业。目前,郑伟经营了两家外卖专营店,招牌菜分别是川味酸菜鱼和麻辣香锅。
疫情以来,郑伟经营的两家门店平均每天能接300-400单的数量,每月买卖业务额大概90多万元。“去年上半年固然没有游客来澳门了,但原来最喜欢堂食的澳门人,吃外卖的一下子多起来;再加上澳门人也有了自己的‘支付宝’,移动支付也覆盖了越来越多澳门的商家和线上的用户。”郑伟称。
在阿文看来,现如今,澳门本地居民已经越来越熟练利用澳觅、Mfood、闪送等互联网平台,居民生存更加方便了,但平台在商品质量把控上仍需努力,而移动支付、电子政务等数字化工具的普及,也让澳门从极度依赖线下赌业、服务业转换成在线全渠道产业发展,并带来更丰富的就业机会。
像郑伟一样从澳门传统行业加入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据李胜介绍,目前其公司在澳门有靠近600名骑手,都是澳门本地年轻人,平均薪资可以达到2.5万澳门元,接下来还会扩招到1000人左右。
除了澳门互联网企业自身创造的就业机会之外,团购、外卖、到家等本地新经济业态的崛起也带动了澳门的创业氛围。“澳觅的发展经历,也让大家看到了澳门本地是有创业空间的,我们看到很多年轻人都在往这方面发展,这是我觉得互联网给澳门带来的更大的代价”,李胜称,在其看来澳门各行各业也都会像本地市场一样迈向数字化,只不过是时间是非的题目,目前开始启动的是线下零售的数字化,未来在出行、直播、跨境电商领域等都大有可为。
究竟上,以博彩业与旅游业为主业的澳门,目前已制定了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战略,以破解澳门博彩“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矛盾。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在《2021年财政年度施政陈诉》中提到,在巩固和提升传统旅游休闲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培养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步伐包罗:推动工业发展重新定位、转型创新,鼓励企业利用横琴空间打造澳门品牌;加快发显现代金融业,建设债券市场、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以及逐步培养跨境电商产业等。
【对话】“ 粤澳合作新政利好人才融合”
创办于2016年的澳觅是澳门首家吃喝玩乐、优惠搜索、并支持双币支付(澳门币和人民币)的生存电商平台,目前也是澳门最大的外卖平台。澳觅联合创始人李胜向南都记者表现,人才流动和引入,对整个澳门所有企业都会形成利好。
南都:目前公司的人员构成和分布?
李胜:加上骑手目前有800多人,此中骑手团队一共600多人,全部门布在澳门,后续还打算继续扩招到1000人左右。另一部门在澳门的是本地的商务拓展,以及财务、市场等需要跟客户、用户接触的团队,大概有50人左右。
其次是技术编程团队100人左右,全部门布在本地,如珠海和南京。另外运营、客服人员也都在珠海。
我们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人才的招募,在澳门、珠海很难招到好的技术人员,需要从深圳、广州去挖人,以及考虑去那里建立分公司。因为技术人才缺乏,会导致这个公司没有办法继续探索新的发展机会,比如我们下一步打算到海外发展肯定需要先储备人才。
南都:对于粤澳合作新政有什么见解?
李胜:政策的落地还需要一个过程,我觉得目前更多是对于零售、免税行业包罗金融等可能有比力大的变化,我们是做本地生存服务的平台,未来澳门本地居民迁徙到横琴岛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假如能方便人才流动和引入,那么对整个澳门所有企业都会形成利好。只有引入人才,企业才能做大,然后才能继续吸引人才,形成良性循环。政策落地需要有对应的人才支持,才能带动配备业务发展起来。
南都:在人才融合方面您有哪些发起?
李胜:从人才方面看的话,起首要管理衣食住行的题目,第二是有实实在在的业务在做。企业进来起首考虑的是员工的生存配套设施是否美满,比如说像华为、腾讯这种自带产业园的企业,一进去所有的基础设施都能搭建起来,包管员工在自己的圈子内可以生存便利,然后由点到面,带动周边发展起来。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实习生李紫蔚
统筹:甄芹 王欣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