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忽然曝出了一个话题 —— 当大学生开始使用现金意味着什么?
批评区里的留言,真的是史无前例的统一。
- 意味着真的没钱了
- 意味着又要撒娇找爹妈了
- 意味着那是最后的家底了
更是有大学生网友写出了金句:
对大学生而言,现金就是“不动产”,当我开始使用就说明快“停业”了。
而真正惨的并不是开始使用现金,而是所谓的“混合支付”。
具表现实场景如下:
“老板,我手机付1块8,现金再给你3块2”。
如果此时,在看文章的你是大学生或者是工作没多久的看官,一定深有体会。
说个不是玩笑的玩笑话。
移动支付带给我们的便利性不用多说,但是对小偷而言似乎也起了作用。
说安全也安全,说不安全也不安全。
从前,丢是丢钱包+现金。
现在,丢是丢手机+余额。
仔细想想并不是太划算,一般来说带在身上的钱包+现金的价值不会凌驾1000元。
而一部手机的价值起码在3000元保底,如果再加上手机内的各种余额、软件额度......
小偷的“效益”似乎也提升了。
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从成本角度上是不争的事实。
移动支付虽有便利性,但也让损失倍增。
回到正题。
就在前不久,朋友家里就发生一件事。
他家的5岁孩子,把9张百元大钞当纸撕了,其中一部分还拿打火机烧了。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他家孩子居然不知道那是钱,也不知道钱长什么样子,只知道手机可以买东西。
据个人猜测,这种情况或许不但是出现在他家。
其时候我才意识到,移动支付真的在静静改变我们以及下一代。
小孩不知道什么是“钱”,其实是个大题目。
当我们还是使用现金支付的时代,可以从父母的掏钱动作以及拿出来的钞票数目,来下意识判断当前家庭条件,或者其时的情况。
是抠抠搜搜,还是举止高雅,算是一种现实与情感上联系。
当支付变为一个固定又看不见的形式,10后、15后会不会觉得钱就是手机,或者只要有手机就可以轻松买到任何想要的东西。
虽说懂事之后会明白“钱”是什么,但是在潜意识里又会不会觉得钱来得很容易呢?
别说是从小就有这种意识的小孩,连当代年轻人都会因为移动支付而改变消耗习惯。
钱来得“太容易了”!
从前,我们摸摸口袋就知道本身几斤几两。
现在,看看软件发现尚有大几万的额度。
而像开头提到的 ——“当大学生开始现金意味着什么?”
那并不是意味着他们很穷,也不是意味着移动支付的便利性。
而是意味着他们部分人不但把仅有的余额用完了,还把某些软件的额度用完了,迫于无奈才使用那零星的现金。
“超前消耗”的出现不无道理,钱不是钱,又来得太容易。
据《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我国的90后人群平均的负债大概是12.7万,总体的债务与收入的比例是18.5。
这意味着,年轻人要用18.5个月的工资收入才气还完所欠债务。
而这份报告是2019年统计的数据,而2020年、2021年开始,年轻人的负债情况更加严峻。
不管是“消耗陷阱”还是“虚荣消耗”,这都是一个需要面对的大环境。
购物有分期、外卖有代付、商家不收现金只接受手机支付等等,这都是导致年轻人负债的因素。
我一个98年的女性朋友,月薪7000,现在每个月都有一大堆的账单,网贷总负债高达15万。
快要一年的时间,把能借的朋友都借了个遍,还是无力偿还,最后无奈求助父母以及亲戚,东拼西凑了12万。
要问她把钱花在那里了,她居然回复不上来,就说看见喜欢的就买。
她给我的感觉,就是典范的把网络上的钱不当钱,太容易了。
我是@JUMP李大锤,如果你开始使用现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