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
昔日火爆一时的P2P网贷正式退出历史舞台。11月27日,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上透露,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这让不少人感慨之余心存疑惑:这5000家左右的机构退出网贷业务后何去何从?投资者出借资金的损失还能追回吗?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晓丽
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8个月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在中国最早的P2P网贷平台成立于2006年。但到了2018年,P2P便频繁出现爆雷问题。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始于2016年,网贷是其中的重点整治领域。2018年末,监管发布《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简称“175号文”),提出网贷机构“能退尽退,应关尽关”,随后监管“清退信号”日益明确。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持续披露P2P网贷机构清退进展。8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披露,2020年6月末,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降至29家;9月,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披露,截至2020年8月末,全国在运营网贷机构15家;10月,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压降至9月末的6家;11月6日,刘福寿表示,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压降到目前的3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8个月下降。
P2P都去哪儿了?部分网贷机构转型
面对监管的强力收紧,大量的问题平台倒闭,一些平台良性退出,还有一些P2P平台则走上转型之路。记者注意到,175号文在明确“能退尽退,应关尽关”的同时,也给网贷指明了三条转型方向:网络小贷、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或助贷机构。
此前已有不少P2P网贷机构从当地金融监管局处获批,尝试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股东背景更具实力的P2P甚至直接申请消费金融牌照,如全国最大P2P、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就申请设立了平安消费金融公司,继续开展信贷业务。
“不过,P2P转型持牌机构并非易事,前不久监管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使得小贷牌照的门槛大幅提高,也为谋求转型的P2P带来了更多限制。”某资深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P2P转型最主要方向还是以助贷为主,互联网科技公司给持牌机构提供导流、风控以及贷后管理等服务。目前已有不少网贷选择转型助贷。10月12日,拍拍贷(已更名为“信也科技”)发布公告称,截至2020年9月,已经完成存量业务的清零和退出,目前已经成功向助贷平台转型,致力于为有借款需求的借款人匹配适合的持牌金融机构资金。
11月10日,嘉银金科旗下网贷平台“你我贷”也宣布P2P在贷余额已经全部清零,所有出借用户的本金和预期收益均已得到兑付。网络存量业务的完全化解标志着公司自此告别P2P业务模式,也标志着母公司嘉银金科彻底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
不过,前述业内人士也认为,转型助贷亦并非易事,助贷业务的监管趋严,导致一些地方银行对助贷业务有所收紧。
清退不影响借贷合同当事人合法权利和义务
值得强调的是,并非实际运营的平台压降到零,网贷就清退完成了。目前,部分平台出借人资金未能回收,如何解决这些出借人资金问题,将是网贷清退中的重点和难点。
“网贷平台的退出不影响已经签订借贷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和义务。出借人和借款人在网络借贷平台上形成的合法债权债务关系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应依法依约履行还款义务。”江西省防范化解网络借贷行业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个月在公布第六批自愿退出的网贷机构名单时就特别提示,出借人与网贷机构之间、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借款人与网贷机构之间的纠纷,可通过自行和解、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如发现涉嫌犯罪行为,应依法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郭树清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也指出,监管部门始终将追赃挽损作为风险处置的核心要求,将加大对网贷平台借款人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惩戒力度,切实提高资产处置效能,最大限度挽回群众的损失。“只要出借人的资金有一线希望,我们会配合公安部门执法部门追查、清收,尽可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最大限度偿还他们的投资。”郭树清表示。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