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在近几年的生产生活中,无论是宏观经济决策,还是百姓生活地选择,都少不了要热议一二。传统经济生活中,借贷多与缺钱关系密切,甚至有人认为只有“穷人”才会去借钱。
过去的20年,随着越来越多“聪明人”通过借贷方式,获得创业资金、扩大再生产经营资金等,成为了第一代或第二代成功人士。这样的赚钱示范效应,得到了广泛的共识。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实践“消费贷”。贷款,已经涉足当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近日,企业家俱乐部主席马云,痛批银行机构固步自封,以“当铺”经营思维裹足不前。很多看官看完该视频后,感慨万千。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少,借贷款的途径更是少之又少。很多具备高速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创业思路,却苦于“无米下锅”而长期无法实施。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笔者从事财税工作多年,长期与中小微企业打交道,深知其生产生活的重大诉求。本文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创业者贷款难的问题;但是,通过对其他贷款渠道暴露出来的问题总结,可以让更多的人免于被套路。亦或者,在无奈选择网贷、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时,能事先知晓,并做时势规划。根据中小微企业工作中遇见的实际案例,可以将贷款中的“坑”总结为以下三种:
一、“深耕细作”年利率,变相增加贷款利息
无论是民间借贷、还是近年来兴起的网络贷,对于贷款利息都有明确的约定。然而,小额贷款公司和部分网贷的实际利息,远比你眼镜看见的年利率高。下面,我们用实例计算,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率计算的不同,找出其中的端倪。
例:王某贷款120万元,约定的年利率是9%(月利率0.75%),贷款期限1年(12个月),按月等额本金还款。分别计算银行、贷款公司的综合年利率。
银行年综合利率:
商业银行采用等额本金计算贷款利息,本金每月固定归还10万元,随着本金的减少,每月利息呈降幂排列。第一个月到第十二个月的利息分别是9000,8250,7500……2250,1500,750.年利息合计58500元,除于贷款本金120万元,年综合利率为4.88%。列表如图:
贷款公司的年综合利率
贷款公司的贷款利息计算相对简单,中心思想通俗地讲:就是贷款本金不会随着还款进度的推进而发生减少。无论是第一个月,还是最后一个月,贷款利息计算的本金都是一成不变的120万元。年综合利率高于9%,因为还有其他费用,请看下文。
将大部分贷款公司计算贷款利息常用的计算方法复原,根据实例中王某的贷款情况,计算得出其贷款利息如图:
二、银行贷款利息先用后付,贷款公司的贷款利息预先扣除
例:王某贷款120万元,约定的年利率是9%(月利率0.75%),贷款期限1年(12个月),按月等额本金还款,银行计算利息的是资金先使用后计算利息,贷款公司贷款即扣除利息。分别计算银行、贷款公司的综合年利率。
商业银行计算贷款利息不会采用民间俗称的“砍头息”,因此,本金和利率一定的情况下,利息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其贷款利息如图1,没有变化。
下面我们通过计算,看看“砍头息”的危害。王某贷款120万元,约定的年利率是9%,贷款合同成立之时就将利息总额108000元扣除,实际到手的“本金”只有109.2万元。然而计算利率的基数依然是120万元。悄悄增厚的贷款利息如图3:
三、游走于监管的边沿,高利贷以其他费用的名义加以粉饰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高利贷的界定,超过年利率36%的利息约定,判定无效。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贷款公司游走于监管的边沿地带,以诸如"管理费用"、“审核费”等名义,行高利贷之实。很多向贷款公司借钱的中小企业或自然人,事前并没有详细计算实际贷款成本,事后发现被“套路”后,才后悔不迭。然而,已成事实的坑,很难弥补过失。下面,我们依然用实例,给大家计算一下,通过图表,大家或能看出其中的端倪。
例:王某向某贷款公司借贷120万元,约定的年利率是24%(月利率2%),贷款期限1年(12个月),全年贷款利息28.8万元在贷款本金中事先一次性扣除,实得本金91.2万元。按月等额本金还款,计算贷款公司的综合年利率。
第一镰刀:
看似约定的贷款年利率24%,并没有超过最高法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资金使用困难又缺乏借贷渠道的中小微企业,咬咬牙也能接受年利率24%的年利率,实则年利率已经高达31.58%。如图4:
第二镰刀:
贷款前,对于“管理费”轻描淡写,让着急借钱的主,听一个印象,事后方便狡辩已经履行了告知义务。假如,管理费用约定的金额是固定每月5千元(借款款人第一印象是0.5比120不算什么),请看图5变化:
再补一刀:
如果将贷款利率作为借款人贷款的关注点,那么管理费和其他杂费就是贷款人一步一步收割韭菜挥舞的镰刀,刀刀见血,异常惨烈。如果每月的审核费1千元,请看图6综合利率变化:
四、小结
笔者学理科出身,总是习惯性地将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用图表直观的罗列出来。无论任何形式的借贷,贷款成本超出行政管理机关的红线,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另外,无论是自然人还是企业法人,作为借款人,都应该事先详细计算借贷成本,在合理与自身承受能力范围内融资。同时,借此机会给大家一些警示,也给依然在大学读书的朋友们建议“量入为出”。谢谢大家,喜欢顺通财税段贤明可添加关注。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