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贷款综合] 郭树清:6月底只有29家网贷平台在营 出借人资金尚有8000多亿没回收

[复制链接]
网贷快讯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0-8-15 03: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徐晓梅 冉学东 北京报道
2020年早已经过半,网贷平台监管已进行到什么阶段?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在回答央视新闻的专访时表示,网贷平台的监管经历了很痛苦的阶段,现在应该是走到了根本性的转折。网贷平台最高的时候可达五六千家,到6月底只有29家在运营,专项整治工作可能到今年年底就会基本结束,转入常规监管。
同时,郭树清补充称,出借人的资金还有8000多亿没回收,只要有一线希望,会配合公安等部门追查、清收,最大程度上偿还出资。金融管理部门也将持续整治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推动互联网金融风险市场出清。
今年4月,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了互联网金融和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也强调争取2020年基本完成互联网金融和网贷风险专项整治的主要目标任务。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实际在运营网贷平台还有139家,比2019年初下降86%。截至6月底在营平台只剩下39家,环比下降近80%。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已有5000家左右机构退出。
2019年,网贷行业专项整治正式进入深水区,退出成为主旋律。2018年12月底互金整治办与网贷整治办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175号文)更是奠定了行业清退的主基调。
基于此,各地监管部门加速辖区内网贷整治,多地宣布全面取缔P2P网贷业务。
目前已知的是,湖南、山东、重庆、四川、河北、河南、云南、甘肃、山西、内蒙古、陕西、吉林、黑龙江、江西、安徽、湖北、江苏、宁夏、湖北19个省市地区已经对所在辖区内的P2P网贷业务进行了全部取缔。
作为网贷平台的集中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也对P2P整治表明了态度。北京的各个地区已有多家网贷平台陆续退出,2019年,海淀区13家网贷机构完成退出,平谷区4家逾期P2P网贷平台全部立案处置等。
广州深圳也在加大网贷行业整治力度,全市240家机构已经完成退出,已停业并进入良退程序的机构达百余家。
除了这些省市宣布对网贷业务进行全部取缔外,在监管“三降”等制约条件下,其他省市的P2P网贷平台也被迫退出网贷行业。
监管还明确表示会按照"成熟一家、纳入一家"的原则将网贷机构纳入监管试点。
不过退出的网贷机构仍然存在很多风险,如退而不清、退而难清等。而且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网贷机构的运营、催收等也面临一定的问题。一位从事金融的律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由于网贷平台存在跨业态、跨地区、涉众性等特点,在平台清退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法律问题,如涉案财物追缴处置、罪名认定等问题。
随着网贷行业的整治力度越来越大,恶意逃废债问题也较为突出。监管部门及各地互金协会陆续下发了打击逃废债行为的相关政策文件、公示失信人名单,加大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
2019年9月2日,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明确支持在营网贷机构接入央行征信、百行征信等征信机构。该文件还表示,要持续开展对已退出经营的网贷机构相关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要求各地将形成的“失信人名单”转送央行征信中心和百行征信。
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网贷平台宣布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包括拍拍贷、人人贷、玖富普惠、你我贷、信而富、和信贷等。
郭树清在上述的回答中还表示,监管部门始终将追赃挽损作为风险处置的核心要求,将加大对网贷平台借款人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惩戒力度,切实提高资产处置效能,最大限度挽回群众的损失。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楼主| 花呗白条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0-8-15 03: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拍贷能进入,我也是晕死了。一个外资企业
工行贷款提额 发表于 2020-8-15 04: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全部取缔,不留死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创意金融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微信/QQ:

731804575

公司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通汇街345号

运营中心:成都市锦江区通汇街

邮编:610066 Email:wxcydz#qq.com(把#换成@)

创意金融仅提供平台服务,所有贷款产品及展示信息均为互联网采集。贷款属于借贷行为,本站不提供代办服务。借款风险自理,责任自担。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035号  蜀ICP备17006511号-1